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葛红普
“近年来,通过技能培训,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人次,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流程,形成‘草莓+’区域公用品牌,提高了草莓产业的整体水平。草莓收购价提高15%-20%,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1.2万元。”这是截至今年7月2日,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总工会以当地齐氏草莓园区为突破口,打破传统帮扶局限,构建全链条协作机制,所交出的一份成绩单。
据介绍,枣庄市市中区总工会以草莓种植为抓手,通过整合多方资源,打造利益共同体和价值网络,推动循环农业发展,形成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生态,实现多方共赢。
图为齐氏草莓园区一角。枣庄市市中区总工会供图
实践中,区总工会以资金整合破局,构建产业链上游协同机制。齐氏草莓园区发挥牵头作用,成立合作社,吸引周边30多个散户加入,构建资金互助体系,采用“大户注资+散户入股”模式,共同投资智能温控大棚和冷链物流系统。区总工会积极协调,让龙头企业向中小农户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支持,实现生产要素跨主体流动,形成利益共同体。这种“以大带小”模式,降低了散户生产成本,提升了标准化种植水平,为产业链中下游发展奠定基础。
订单农业赋能,重塑产业链中下游价值链条。区总工会协助合作社与大型商超、电商平台建立长期订单合作关系,争取到优先供货权与品牌推广资源。同时,区总工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,推动农产品深加工、冷链物流与电商服务协同升级,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价值网络。
工会联合护航,打造全产业链和谐发展生态。区总工会联合工友创业园定期组织技能培训、安全生产检查与劳资协商。开展草莓种植技术、电商运营培训等,提高农户技能水平。创新实施“金融+工会”服务模式,推动建立工资共决、风险共担机制,加大工友创业园融资力度,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区总工会还协调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,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。当遭遇自然灾害等风险时,风险储备金可以及时帮助农户恢复生产,减少损失。例如去年暴雨灾害中,这个制度就帮助受灾农户迅速修复大棚,恢复生产。
盈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